主道

主道,即为君之道。

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表异,表现出异常,即伪装。

去好去恶,臣乃自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其财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得行义, 则主失明。

二柄

二柄,即赏罚,或曰刑德。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形名者,言与事也。

刑名中的刑通形,指事实。刑名指事实与言论,即指言行是否相符。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人臣之情未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

扬权

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执要,四方来效。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故度量之立,主之宝也;党与之具,臣之宝也。臣之所以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孤愤

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说难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一厚利,则阴用其言显置其身矣。

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备内

备为防备之意,内指内廷、内宫之属。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未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尤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古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

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

内储说上七术

储说是韩非子创造的一种问题,类似于议论文,分“经”与“说”两部分,经提出论点,说用故事佐证之,常包含许多故事,所以叫做储说。

下面是“七术六微”的“七术”部分。

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内储说下六微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

“参疑”,“废置”之事,民主绝之于内而施之于外。资其轻者,辅其弱者,此谓“庙功”。

外储说左上

“外储说”之“外”指君之外谋,即君主对臣下外人之谋。

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论有迂深宏达,非用也;行有拂难坚确,非功也。……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不可。

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音确),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

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诮或怨者,皆偕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是以功外于法而赏加焉,则上不能得其所利于下;名外于法而誉加焉,则士劝名而不畜之于君。

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

与其使民谄下也,宁使民谄上。

太奢逼上,太俭逼下。

公室卑则忌直言,私行胜则少公功。

外储说右上

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其除之。

四者,即赏罚誉毁。

……以人臣之资,假人主之术,骚禁于未形。……令臣不得不利君之禄,不得不服上之名。夫利君之禄,服上之名,焉得不服?

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是以好恶现则下有因,人主惑矣。辞通则臣难言,而主不神也。

申子曰:“上明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知其见,人饰之;不知见,人匿之。其无欲见,人司之;其有欲见,人饵之。故曰:吾无从知之,惟无为可以规之。”

申子曰: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

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难也。

不辟亲贵,法行所爱。

外储说右下

人主安能与其臣共权以为治?…人主又安能与其臣共势以成功乎?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

王曰:“…彼民之所以为我所用者,非以吾爱之为我用者也,以吾势之为我用者也。吾释势与民相收,若是,吾适不爱而民因不为我用也,故遂绝爱道也。”

(秦襄王)曰:“令发五苑之瓜蔬枣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与无功争取也。夫生而乱,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释之。”

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故自恃无恃人。

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

人主者不操术,则威视轻而臣擅名。

难一

赏罚,使天下必行之。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夫为人臣者,君有过则谏,谏不听则轻爵禄以待之。

难势

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五蠹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计谋,当今争于气力。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范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者。

故行仁义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

故民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民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

显学

今世之士语治者,多曰:“与贫穷地以实无资。”……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今上敛于富人而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堕也,而欲索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