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

君季L·Design酒店(威海刘公岛码头店),环翠区青岛北路9号国际金融大傻1楼,距离威海北站打车约22元,~9公里。距离刘公岛、威海公园(2.3公里)不远。

时间:4月30号到五四青年节,共四晚

行程

第零天,4月30号:晚上去韩国风情街,距离宾馆北边7.5公里,打车~20元。

第一天,5月1号: 早上打车去海上公园(看日出,之后一路向北)$\longrightarrow$ 悦海公园(适合拍照)$\longrightarrow$ 威海公园(适合散步),这三个公园靠在一起,离宾馆不是很远。晚上去青岛北路吃海鲜。

第二天,5月2号: 早上去环翠楼看日出(看两次日出?),之后去猫头山,或可租电动车,最火的是二号观景台。可沿海徒步到葡萄滩,据说海景很美。之后到国际浴场?据说有环海专用小电驴。

第三天,5月3号: 刘公岛或者那香海。详情见景点介绍。

第四天,5月4号: 早上九点半在威海站的火车,下午四点多到石家庄。车上玩玩桌游什么的。

吃!

可以买了海鲜找当地店家出个加工费,这样比较划算,加工费平均10块钱一份。总之就是各种吃海鲜。

还想尝尝鲅鱼饺子。

推荐韩国风情街(晚上),渔港小镇(竹岛店)等。

景点地图

景点介绍

刘公岛

摘自官网:

据史料记载,威海在汉代叫石落村。东汉末年,这里属于东莱郡,是刘姓皇族的封国属地。汉灵帝在位时,立刘辩为太子,灵帝刘宏死后,刘辩继位,史称少帝。刘辩系汉灵帝刘宏的长子,汉献帝刘协的哥哥。当时,董卓把持朝政,他与刘辩不和,刘辩即位不久即被董卓废黜,董卓改立刘协为帝,即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公元220年,文帝曹丕废汉献帝刘协建立魏国后,就对刘姓皇族进行剿杀,刘氏皇族的一支刘辩之子刘民为了逃避追杀,便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荒僻的石落村,成为这里的早期居民。刘氏到石落村落户以后,有一年,刘民在出海打鱼时,救了一位名叫嵘燕的落水女孩,嵘燕也就是后来的刘公之妻刘母。刘民的母亲病故后,刘民和嵘燕相依为命,感情日深。后来他们辗转来到了刘公岛,在岛上垦荒种地,救助过往遇险的船民。那时此岛被人们称之为”海上刘氏别业”,亦称刘岛、刘家岛。每当海上风起浪涌时,人们都会看到有位老人手持火把或堆篝火为船民引航,他们就是这样不知搭救了多少遇险的船民,于是后人把两位老人尊为”海圣刘公刘母”,而这座小岛又因此得名”刘公岛”。关于刘公岛名称的由来,千百年来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刘公岛

如何抵达刘公岛——交通信息大全

  • 上岛 刘公岛在海上,需要坐船往返,所有客人都需要在“刘公岛客运中心”取票,之后乘船上岛,抵达景区。
  • 自驾 导航搜索定位“刘公岛客运中心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旅游码头有大型停车场,停车费用每3小时5元人民币。
  • 公交 市区内乘10路公交在威海二中站点下车或乘1/K1/K2/25/18/21/25/26等公交在竹岛办事处站点下车,向东步行10分钟可达。
  • 出租 从“高区国际海水浴场、山大“区域或“火车站、汽车站、韩乐坊”区域打车费用需约20-25元。

时间 早班船售票、开航时间为7:30,进岛末班船时间为15:30,出岛末班船时间为17:30。定远舰景区营业时间为8:00至17:30。
备注:景区开航时间随季节不同而调整,具体开航时间请以景区当天公示为准。如遇大风天气,需要确认开航情况,请及时拨打景区咨询电话0631-5287807。

门票信息

  • 成人票:官方成人票售价122元;(因为有预约名额,建议提前预约购买)
  • 儿童票:1.2—1.4米儿童15元;
  • 海上环岛游 60元/人,1.2-1.4米儿童半价;
  • 定远舰:定远舰门票包含在刘公岛大门票里面了。
    门票包含岛上大部分景点和往返船票,索道、潜水艇、环岛车、岛外的驱逐舰、餐食、纪念品等需要额外付费。

必备物品

  • 证件:身份证原件(一定要带)、手机(门票验证码)、部分现金备用;
  • 防晒:防晒霜、防晒服、帽子;
  • 食品:补充能量的食品、饮用水、午餐(可选,也可岛内用餐,下面有美食推荐);
  • 上岛:地图、门票(抵达服务售票大厅后获取,上岛后请保存好)。

如果所有刘公岛上的景点都详细的逛完,细细品味,需要大约一天的时间,从9点进岛可以逛到下午4点30分最后一班船。 线路: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50分钟)→步行3分钟→刘公岛博览园(加鲸鱼馆,50分钟)→步行3分钟→索道往返旗顶山炮台(往返+游览约1小时)→步行15分钟→邓公路→步行15分钟→动物园(在此登高远眺大海,30分钟)→步行15分钟→丁汝昌寓所(30分钟)→步行5分钟→铁码头→步行5分钟→甲午战争博物院(30分钟)→返回

环翠楼

环翠楼公园位于威海市区的中心地带,占地20万平方米,是威海市区主要的园林风景区。它包括环翠公园和环翠楼广场两部分,因园内有古典式建筑“环翠楼”而得名。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坐落在奈古山东麓,西负苍山,东眺碧海,南北分别与佛顶、古陌岭群峰相望。登楼可见“碧波浩淼于城东,绿翠掩映于四周,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环翠”名之。现环翠楼是1977年重新修建,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主楼三层,高16.8米。登上环翠楼放眼远眺,威海市貌尽收眼底,在环翠楼观海上日出尤为游人所称道,“山楼初旭”是威海八景之一。园内有动物区、花卉区、游乐区等,各类服务设施齐全。1999年公园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环翠楼公园 ,西夸古山东麓,倚山而建。环翠楼始建于明代,画栋雕梁,飞檐栈门,因其在群山环抱、翠绿环绕中,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而以“环翠”冠之。1944年被侵华日军炸毁。如今的环翠楼是197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主楼三层,高16.8米,楼顶为琉璃瓦覆盖,歇山式层檐,雕花缕空窗,楼子檐由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写的“环翠楼”三个大字奕奕发光,楼背的匾“环阁凌空”出自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之手。登临此楼,可眺望刘公岛,尽览港城威海的城市风光,公园前广场还建有伟大的民族英雄邓世昌铜像。

威海历史

1898 年英國租占威海衛之後,曾於 1899 年成立華勇營,並將其作 為英軍一部參與八國聯軍之役,後於 1906 年解散。華勇營的歷史反映了 英國政策的變化,當海軍部決定不將威海衛發展成為重要的海軍基地之 後,當時負責該租借地的陸軍部決定成立一支中國人組成的軍隊負責防 務與治安。華勇營以英國人為軍官,在山東、直隸等地招募了約一千名 士兵,在威海衛勘界糾紛、八國聯軍之役時,取得一定的成功,但 1900 年前後有很多士兵逃跑,於是英方對其進行縮編。與將華勇營形象臉譜 化視為「漢奸」不同,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刘本森在其文章《清末威海衛華勇營研究,1899-1906》中認為:華勇營士兵大部份是普通平凡的農村青年。现将文章部分摘录于下。

華勇營,英文名為 Chinese Regiment,現多譯為「中國軍團」,是英國租占威海衛後於1899年在租借地內成立的一支僱傭軍。其編制為1,000人,實際人數最少時僅五百餘名,最多時達一千三百餘名。主要任務是負責租借地內的防務與治安,另在義和團運動期間作為英國軍團一部參加了八國聯軍之 役。華勇營於1906年解散前,僅僅存在了短暫的7年時間。然而,它卻是目前所知列強在近代中國成立的唯一一支成功的正規僱傭軍。

英國 威海衛行政公署辦事大臣莊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 1874-1938)於 1910 年發表的《獅與龍相遇共處華北:威海衛》一書中,對華勇營士兵的概 況和生活有所提及

这里的庄士敦后来成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多有镜头。

甲午戰敗後,中國遭到西方列強的瓜分。1898年德國占據膠州灣、俄國租占旅順大連之後,英國所堅持的「列強在北直隸灣的均勢原則被打破」,其直接後果是英國租占威海衛,「以防止北直隸灣或者直隸落入某一個列強國 家之手」。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1898年7月1日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 條》後,「劉公島並在威海灣之群島及威海全灣沿岸以內之十英里地方」成為英國的租借地。14此後,英國人所說的威海衛就專指這塊人口密度不大的條狀地:它大概有10英里寬,在黃海裡擁有一個寬闊的海灣,海灣內大概有15個島,其中最大的是劉公島─總共約 285 平方英里。

英國租占威海衛之後,租借地面臨防禦真空。……陸軍部和海軍部在威海衛的防禦問題上達成共識,陸地 防禦由陸軍部負責,海軍部會在劉公島上建立並控制一個海軍倉庫,島上的 其他東西由陸軍部控制。這樣,威海衛的防禦問題就交到了陸軍部手中。為 了滿足威海衛陸地防禦的需要,陸軍部決定「招募華勇營」。英國陸軍部在一開始就「希望華勇營不僅能守衛威海衛,而且能夠在需要時成 為統治『英國勢力範圍』的重要軍事力量」。最終華勇營也走出租借地,參 與了英國在華其他軍事行動。

華勇營的軍餉「特地定的比中國軍隊的正常薪水高,否則士兵不會願意給 外國人當兵」。…八國聯軍 之役後華勇營有了徽章,這個徽章是專門為該部隊設計的,上有「天津」二字, 這是因為華勇營是第一支攻入天津城的英軍部隊,徽章的樣子是天津城門, 上面刻有英文“THE CHINESE REGIMENT”。……1903 年,威海衛行政長官駱克哈特又代表英國國王向參加戰鬥的華勇營官兵授 勳,稱讚他們「能在與自己國家和自己同胞的戰鬥中很好地辨別自己的身分立場」。

華勇營存在的 7 年中,除了維持租借地內的治安與秩序之外,參與的軍 事行動主要有兩項,一是鎮壓威海衛村民的反抗勘界鬥爭,二是參加八國聯 軍之役,兩項行動都發生在華勇營成立不久之後的 1900 年。 華勇營存在的 7 年中,除了維持租借地內的治安與秩序之外,參與的軍 事行動主要有兩項,一是鎮壓威海衛村民的反抗勘界鬥爭,二是參加八國聯 軍之役,兩項行動都發生在華勇營成立不久之後的 1900 年。

在英國軍官的眼裡,華勇營士兵「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最優秀的士 兵,失去他們是大英帝國的損失」,他們「忠實可靠」,在生活中「服從紀 律和管理」,在戰鬥中「很勇敢」,「是優秀的射手,幾乎百發百中」。然而, 士兵們「違犯軍紀」的現象也經常發生,如敲詐、賭博和搶劫等,一年約四十 多起。而「自從義和團運動之 後,對華勇營的歧視就出現了,只是因為他們是中國人,儘管他們在那時已 經表現得很忠誠。不過在英國國內,輿論界對華勇營倒是贊揚聲一片。不吝溢美之詞者認 為他們「忠於長官」,其行為「令人欽佩」;稱讚其「大炮的精準度簡直不可思議」。客觀一些的,則認為華勇營士兵雖然「不怎麼活潑,但是堅忍沉著,這同樣是非常了不起的價值。在戰場上看過他們表現的人的結論是,只 要領導有方,他們可以做任何事,他們非常忠於並且服從於他們的軍官」。 約略同一時期,中國軍隊中也存在著妖魔化華勇營的各種傳言。在當時 馬玉崑部的士兵中,就流傳著中國士兵在華勇營待不下去紛紛逃跑的看法。 其原因在於:第一,三年服役期太長;第二,英國軍官經常毒打士兵;第 三,如果他們戰死了,沒人掩埋,撫恤金也不多(據說只有 100 元)。這是一 位英國翻譯在同馬玉崑部士兵的談話中得出對華勇營的認識。雖然華勇營 軍官怒斥這「完全錯誤」,是「徹底的謊言」,並且拿出證據,一一駁斥了這些謠言。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謠傳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份。這表 明了中國士兵對華勇營的基本認識,甚至是基本態度。當地百姓如何看待華勇營,今日已經不得而知,但從新兵父母「常常圍在 新兵臨時營房外,試圖說服應徵入伍的兒子跟他們回家種地」這樣的記載,似乎可以推斷出,在華勇營當兵是得不到家人支持的,換句話說,當地百姓 並不認可這一職業,對士兵應該沒有好評。至於後來研究者的認識,1920 年代的國民大革命運動(1924-1927)以後, 在「反帝革命話語系統」的影響下,華勇營一直以「漢奸」、「殘殺同胞」的 形象出現,這些標籤直到今天還沒有消失,這也是目前研究中給予華勇營最多 的評價。然而,雖然華勇營士兵沒有留下文字,沒有記錄內心獨白;我們還 是能夠通過他們的某些舉動,貼近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情感。例如,華勇營士 兵為什麽會「開小差」?為什麽會在 1899-1901 年間逃跑了八百多人,相當於 整支軍隊的人數?這反映了華勇營士兵怎樣的心態和價值選擇?結合當時英 國方面的調查,筆者認為可以對華勇營形象作如下認識:

第一,華勇營士兵的入伍動機明確,是為了「吃糧吃餉」,把當兵作為一 個謀生的手段。他們加入華勇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華勇營的軍餉「比中國軍隊 的正常水平高」,否則,「不會願意給外國人當兵」。利益是他們最在乎的東 西,有很多士兵在 1901 年底朝鮮危機的時候逃跑了,這些人都曾參加過天津 北京之役,並且搶到了一大筆錢和戰利品,這能保證他們今後過上相當好的 生活。在被通知準備參加朝鮮戰爭時,他們這樣說:「我們一直在服役,現在 平安了,如果我們去了朝鮮回不來了,就會失去我們已得到的一切,所以我 們不準備冒險」。第二,華勇營士兵不願同自己的親人、鄉親作戰。華勇營參加八國聯軍 之役,第一批被選派到天津的士兵大概有二百名,其餘人留在威海衛。留下來 的士兵有很多人選擇了開小差,他們這樣說:「被派到天津的戰友雖然也是同 中國人作戰,但是他們的對手都是陌生人,他們雖然和外國軍隊並肩作戰, 但是絲毫不會遭受為外國人作戰之苦。但是我們不同,我們留下來和自己的 鄉鄰作戰,很多情況下就是和我們的親戚作戰。如果威海衛被占領了,我們 和家人都會因通洋而受罰」。

華勇營的士兵主要有兩個來源,除 了來自於農村的青年之外,還有一些中國軍隊中的「兵油子」。這些曾經當過 兵的人「更精明」,他們「沒有家庭束縛」,有錢之後「賭博」,沒錢或欠債 的時候就「敲詐、搶劫」,違紀是常有的事情,而他們開小差做逃兵的主要因 素則是「因為賭博欠債,或是因為想換個環境,或是因為不喜歡紀律」。這些 人比農村兵難管理得多,以致英國軍官認為「需要將這些人清除」。

以上,筆者利用華勇營士兵「開小差」的檔案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以期 更貼近華勇營士兵這一特殊群體的內心。通過分析,筆者還原了華勇營士兵的 入伍動機與價值選擇,得出他們為生存和利益而入伍、而戰,也在乎「面子」 與「傳統的力量」這一結論。他們沒有太多高尚的節操,也並非沒有禮義廉恥, 他們只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是因為英國軍官的稱讚和華勇營士兵參 加過一些軍事活動,而簡單地以「忠奸模式」式的分析給他們貼上非忠即奸的 臉譜化標籤,做出非此即彼的價值判斷,這樣的看法並不妥當。

華勇營是清末列強在華成立的唯一一支成功的僱傭軍,考諸史實可知,該 部隊編制為 1,000 人,實際人數在五百到一千三百餘人不等。軍官由英國人擔 任,士兵從威海衛乃至山東和直隸等地招募,其中山東人占多數。從出身來 看,大多數士兵是直接從農村青年中招募的,少部份來自中國軍隊。軍隊的 待遇高於中國軍隊,後勤保障亦優於中方。軍隊採用英式訓練和裝備,管理 嚴格。成軍之後不久即參加了平定威海衛勘界糾紛、八國聯軍作戰等軍事活 動,士兵在作戰中表現出色,贏得英方的高度認可,獲贊為「最優秀的士 兵」、「吃苦耐勞」,「出色地完成了各種艱巨的任務」,並獲得嘉獎和勳章。 然而,士兵中存在各種違紀行為,尤其是在到天津作戰前後,華勇營出現了 大規模的「開小差」現象。 已有研究和介紹中,華勇營給人的印象有三,第一是他們是「殘殺同胞」 的「漢奸」、「劊子手」,是「中華民族的恥辱」,這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說 法,是「反帝革命話語系統」的傳播結果;第二是他們是「最優秀的士兵」,這來自於英國軍官的評價;第三是他們具有較高的逃跑率和各種違紀行為, 這來自於威海衛行政公署關於監獄部份的報告。通過分析華勇營士兵的「開小 差」現象可知,華勇營士兵的入伍動機目的性較強,是為了吃飯,為了領取高 額軍餉,當兵只是其謀生的手段。。在他們通過八國聯軍之役搶到大筆財物等 戰利品之後,便不願意繼續作戰,擔心喪命之後「失去已得到的一切」,於是 在面對可能赴朝鮮作戰這一消息時,大批士兵挾財物逃走。他們雖然並不高 尚,但也不是沒有禮義廉恥,他們並不願在租借地附近同親戚老鄉作戰,也 在乎「面子」和「傳統力量」,不想背負罵名,因此,開赴天津之時,留在威 海衛的士兵大部份選擇了開小差。


威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最东端,别名威海卫。市境除西面与烟台市接壤外,北东南三面皆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相望。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鲁东丘陵区东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河流属山东沿海诸河水系,北流入海的有初村河羊亭河五渚河等,南流入海的有沽河母猪河黄垒河乳山河等。海岸线曲折,岛礁众多,有刘公岛鸡鸣岛镆铘岛等岛屿,沿岸并有多个海湾。全市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人口282.56万,市人民政府驻环翠区

威海历史悠久,东夷人最早生活的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三代,今市境为东夷之地,属青州,有莱夷聚居。西漢不夜縣,属東萊郡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隶属文登县未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即由此而来。威海市是中国第一支现代海军的摇篮,也是1894-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1895年,日军从荣成登陆,攻占威海卫。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7月1日,英国与滿清政府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成為英租威海卫,成立威海衛華勇營負責威海衛的防務與治安,并于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1930年10月,中国收回除刘公岛外的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刘公岛至1940年由英国歸还中华民国。抗戰時期汪精衛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將威海衛改為縣級特別區,由烟台管辖。抗戰勝利後由中共接收,改稱威海衛市,隸於山東省膠東行政公署治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隶属于烟台地区下属的县级市,1950年5月,成立文登专区,管辖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平福山等8县。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今威海地域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今威海地域属之。

威海市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及季风进退都很明显,气温变化和缓,降水较为充足。因受海洋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暧、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约12.2℃,气温通常在-4°C至29°C之间变化,极少低于-8°C或高于33°C。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4℃;八月最热,平均气温25.1℃。年均降水量687mm,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年均日照时数2538小时。

3-5月是春季,较同纬度的内陆相比气温低2-3°C且回升慢,推迟约半个月,大风多,降水少,大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易发春旱。

6-8月为夏季,受海洋影响,温度比同纬度内陆相比低1-4°C。由于夏季东南季风的关系,降水多,湿度大,降水占全年59%。

9-11月是秋季,温度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偏高1-2°C。秋季总降水量占全年的23%,集中在9月份。10月份起,多秋高气爽的晴天。11月中旬起,冷空气开始加强,气温迅速下降。

威海市现辖2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

文化

  • 威海是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源地,中国第一块高尔夫球场于1902年诞生于刘公岛。
  • 中国现代足球运动起源地,经由英国殖民者传入威海。
  • 威海拥有中国最好的自然环境,1990年威海被授予国家级卫生城市,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 威海是全国著名的温泉之乡,自古泡汤文化盛行,山东省内18座天然泉眼威海拥有其中的9座。
  • 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诞生在威海的刘公岛
  • 昆嵛山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王玄甫,王重阳,全真七子等历代高道大德曾于此修真炼性。
  • 成山头被认为是古时日神所居之地,姜子牙秦始皇汉武帝康熙华国锋胡耀邦胡锦涛等众多古今中外名人曾到此观光朝拜。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始皇庙坐落于此。
  • 这里是中国沿海距韩国最近的城市,1990年,威海率先开通了中国至韩国的第一条海上航线。